二手礦機電商雜談
二手礦機電商雜談
相較蒸汽和電力而言,互聯網無疑更具革命性基因,因為互聯網,人類經濟活動最根本問題“信息不對稱”出現了邊際的突破,交易成本呈非線性 下降,傳統(tǒng)的行業(yè)和企業(yè)的邊界變得模糊,資源要素可以跨界流動,使得資本的使用效率非線性地上升。
站在互聯網風口上,馬云宣稱——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,電商大潮洶涌而至,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,再到未來的未來,一切都在悄無聲息地改變 著。
我們做二手礦機的商家們,也沒落下。很多年前靠著收廢鐵起家,至今依舊混跡在舊設備行業(yè)的朋友們,大多都學會了抱著手機做買賣。在微信群 里發(fā)布著各種舊礦機圖片,相互之間調劑著設備,洽談著生意。相中了,私下微信聊天。談妥了,在微信上用文字簡單確定下價格,立馬一個紅包發(fā)過 去算是定金了。緊接著找車、賣家包裝車(這是行規(guī)),買賣雙方通過圖片、視頻印證車裝好了,謹慎的買家有時會再和司機確認一下貨物數量及狀態(tài) 無誤后,付清尾款后發(fā)貨。一次基于移動互聯的二手設備買賣算是做成了。對于大金額的設備采購,買家還是不能放心的,通常需要去現場驗貨。
買賣成交了,買家、賣家或許都未曾謀面,靠的是江湖義氣和信譽,無需合同。對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舊設備從業(yè)者來說,繁文縟節(jié)的合同顯得 太有違和感了。對于買賣中出現的糾紛,大家也習慣于在微信群里“曝光”對方的欺詐行為——截圖為證,罵罵咧咧幾句了事。粗線條的買賣,交易中 間出現矛盾和糾紛也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?;蛟S是舊設備交易金額小、無合同約定,亦或是買賣雙方都是“粗人”,基本沒有訴諸法律的可能。對 此,我們可愛的商家朋友們可沒有太多時間去憤怒,因為要趕緊猛踩油門趕往下個料場,看到那些銹跡斑斑的鐵疙瘩和舊設備,嗅到彌漫在空氣中的舊 橡膠及廢舊機油的味道,心理才會踏實一些,激動之余長出一口氣,心想這才是實實在在的生意啊。
在人們的潛意識中,這似乎是一群不太靠譜的人在做有點靠譜的事。大大咧咧的性格、粗糙的運作方式扛著“互聯網+”的大旗,在荒野上野蠻生 長。有點荒誕,但是真實的發(fā)生著。
最近,馬云又說了,手機將在5年后消失。如果馬云的預言再次成真的話,黑科技必將盛行,我們可愛的朋友們會不會落下呢?這,值得期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