球磨機大型化后, 首先不能滿足中空軸的通風面積(尤其是對于帶烘干倉的球磨機) , 其次就是傳統(tǒng)的進出料螺旋筒不能滿足暢通地大量喂料和卸料的要求。為此, 研制了滑履支承, 從根本上取消中空軸。在球磨機的兩端各安裝一個輪帶, 每個輪帶由三個滑瓦組成的滑履支承支承著, 它們是球磨機回轉(zhuǎn)部分的支承和滑動的主要部件, 代替了傳統(tǒng)磨機上所采用的中空軸和磨頭端蓋。這個改進有以下5 個優(yōu)點:
(1) 取消了中空軸和傳統(tǒng)滑動主軸承, 磨機進料端短了很多, 節(jié)約了車間空間.
(2) 磨機兩端支承點的距離縮短, 磨機筒體的彎曲應(yīng)力減小了。因此, 磨機筒體可以采用較薄和較經(jīng)濟的鋼板卷制(尤其是烘干兼粉碎的磨機, 烘干倉可以采用更經(jīng)濟的鋼板)。從而減輕了磨機的重量, 降低了磨機制造成本.
(3) 由于取消了磨機的中空軸, 進料口的橫斷面不受中空軸的約束, 因此, 一方面可以更合理地設(shè)計進料口, 以便喂入的物料和熱風大量(對于帶烘干倉的磨機而言) 通過[ 2 ]。另一方面可以節(jié)約大筆中空軸的制造安裝成本: 中空軸毛坯一般要用鑄鋼材料鑄造, 由于毛坯笨大復雜, 鑄造工藝麻煩; 中空軸毛坯要在大型立式車床上加工, 并且軸頸還要求精磨, 制造成本高; 安裝中空軸時, 首先要校正中空軸和磨機筒體的同心度和軸向跳動量。校好后中空軸上的均布孔還要和磨機端蓋的定位孔配鉸, 并根據(jù)所鉸制的定位承載孔現(xiàn)場測量的孔徑, 專門配車有過渡配合要求的定位螺栓(該種螺栓在磨機運轉(zhuǎn)過程中要承載軸向交變載荷和剪切應(yīng)力, 材質(zhì)和精度要求也較高) , 安裝成本也是較高的.
(4) 用滑履支承后, 磨機筒體可以分成幾段而通過法蘭進行組裝, 這樣便于運輸和安裝筒體(即筒體可分段運輸, 在現(xiàn)場再進行組裝) , 能更高精度地保證筒體的圓度和同軸度, 并且避免了焊工繁瑣的開焊接坡口和焊接工作, 降低了起重鉗工起吊的難度。這樣節(jié)減了磨機的安裝成本.
(5) 由于輪帶的線速度比中空軸軸頸的高得多, 對于潤滑油膜的形成比較有利。